新闻中心 / News

公司新闻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车间里的工匠——记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超导车间刘兆麟
发布时间:2024-5-10     点击量:611    

他没有专家、工程师的响亮头衔,却有着过硬的实践技能和出色的创新本领,凭借着十年磨一剑般钻研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在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超导线圈车间,去听听车间里的一线工匠——刘兆麟的故事,致敬每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平凡的劳动者。

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承担着国家大科学工程CRAFT背场磁体线圈的绕制成型任务,作为绕制现场负责人,对生产线所涉及到的专用放缆系统、校直系统、喷砂清洗系统、弯绕成型系统、回转落模系统等各个工位的设备结构,他都了如指掌,并承担着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通常,只需听一听声音,便可知故障问题点在何处、是何故障,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将问题解决;同时,他承担着磁体线圈绕制生产过程中的导体来料拆卸检查、缺陷修复,各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线圈制造质量控制等各种职责。

背场磁体线圈中低场线圈为径向31匝*4层(31*4)的饼式线圈,共16个线圈,所用导体截面尺寸33.5x15.2(mm2),每个线圈所用导体总长超过900m,在正常的单个线圈弯绕成型过程中,产线不能停机,这就要求所有设备不能出现任何异常故障。然而,在一次线圈绕制过程中,在产线刚运行100米左右时弯绕成型机突发异常报警,产线停机报警。

一刹那,所有岗位人员都傻眼了,怎么办?

一边是紧张的生产进度,一边是故障能否修复使生产恢复正常运行,而且运行时所有的数据能不能无缝对接?这势必会影响线圈的质量。

当大家都一筹莫展时 ,刘兆麟安慰大家:“不要急,虽然突发故障,但我们要冷静思考,谨慎去判断异常点在哪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修复,以及对线圈带来哪些影响。”

理好思绪,开始行动。带着对设备的充分了解,仔细观察,初步判断出是导体进给轮内部的一个轴承碎裂卡死,导致滚轮无法正常转动,与导体产生了静摩擦,致使导体表面出现了明显擦痕。找到了问题所在,开始拆卸滚轮,吩咐其他岗位人员做好成型段的防护,到仓库找替代轴承,准备好拆卸工具,为了尽量节省时间,同步做好导体表面擦痕的检测、修复、喷砂等准备工作,还要保证在拆卸时不能对夹持段导体产生二次损伤,并叮嘱质量人员做好质量事故记录。各步骤井然有序,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就把从未出现的异常修复完毕,且导体没有产生任何异常,产线恢复正常运行,未影响整体生产进度,得到了工作组大力称赞。

线圈绕制落模所需要的内外限位模具需提前安装,并通过精密仪器调整适配线圈内外径,才能控制成型后线圈的内外轮廓尺寸超过900米的导体在连续绕制成型时,径向31匝的最内(外)匝落模时与(外)靠模属于紧配合,这就使得线圈落模时与靠模产生硬挤压摩擦,表面产生划痕损伤不仅不易修复且相邻靠模会连续发生。一方面线圈轮廓要控制,另一方面线圈质量也要保证,如何平衡解决呢? 

此时刘兆麟同志又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何不将内外靠模与内外匝线圈的紧配合变成间隙配合间隙1mm,而这1mm的间隙在落模时使用1mm的垫片再次填充,这样的间隙配合使线圈更容易落模且不易产生损伤,同时垫片与线圈同时落模,将线圈与靠模之间的挤压摩擦转移到垫片靠模之间通过使用1mm垫片的操作,解决线圈表面损伤的问题,大大提升线圈表面质量! 

这些事,很平常,听起来非常容易,但就难在如何发现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去解决。 

这些事,很微小,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验操作中往往就是小细节决定大成败。 

刘兆麟同志凭借他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发现了实验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问题,解决了实验过程中一个又一个故障,这份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工匠技艺世代传承的价值理念,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时代需要。 

  

原文转载于:http://www.ipp.cas.cn/cxwh/zgcz/202404/t20240425_776081.html

Copyright 2011-2025  页面版权所有    米兰·(中国区)体育官方网站 皖ICP备08100402号